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社評-港府躊躇 民間更應奮進


旺報【本報訊】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長曾俊華此次以「港台經貿文化合作協進會」(協進會)榮譽主席身分訪台,對口單位是「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這個由曾榮譽主席領軍的「香港特區政府官式訪問台灣代表團」,因為是香港特區成立以來「最高級別官員訪台」,原本各界總希望雙方能在若干重要問題上達成實質具體的協議,香港《明報》就稱「坊間本來滿抱希望,以為至少會有些少協議可以出台」。

不過,幾天行程下來,顯然並非如此。香港《新報》稱曾俊華在面對媒體時「連日來答案既沒驚喜,亦甚口密」,在記者會上「答問一是模稜兩可,二是簡短非常」,對於關鍵問題則是實問虛答。

更令人不解的是,台港策進、協進「兩會」舉行聯席會議後,雙方召開記者會宣布「共識」和「積極推動建議」,竟然出現不同版本:我方介紹了「四點共識、七點積極推動合作事宜」,但港府新聞處的新聞稿則是「四點共識、五點積極推動具體措施」。其中港方明顯對「積極研處設置綜合性機構或提升現有機構(指雙方代表處)之功能」議題抱持保留、或者極度謹慎的態度。在關係台港居民往來便利性的免簽證入境安排上,我方也認為停滯不前的關鍵在港方態度。

香港《明報》報導指出,會議「美其名達成多點共識,但不外乎是就雙重課稅、兩地航權、發展旅遊、文化交流等作『研究探討』,但具體內容欠奉」。香港《信報》的社論更明白指出「曾俊華訪台,難獲實質成果」,「與其說可為港台的經濟文化關係和合作開拓全新局面,更上層樓,倒不如說是一次成效有限的政治秀」。

其實,台港兩會聯席會議有此結果並不令人意外。首先,特區政府自成立以來原本就公務員心態嚴重,效率不彰,治理能力備受各方質疑,這既表現在內政,也會呈現在對外關係上。其次,港府辦事的牛步,在具有更強政治敏感性的台港關係上更顯遲滯,頂多就是跟著大陸北京當局的舉措後面,亦步亦趨,甚至還遠落後於形勢發展。

從某個角度來看,台港關係進展的牛步化,吃虧更多的是在香港方面。在兩岸實現三通,又簽署ECFA的情況下,香港財經媒體已經提醒香港在兩岸三地經濟整合中逐漸「邊緣化」的問題。

只不過,台灣也應該有所自省:我們是否對香港局勢的發展越來越漠然,越來越不關心。對絕大多數台灣民眾來說,香港就僅僅是過境通道、購物天堂和娛樂聖地,對於香港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發展並不了解,也少有興趣。

過往在「動員戡亂時期」,政府當局體認到香港在對大陸和海外工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對港工作上較有耕耘,反而是民主化、本土化後的台灣,已經忘記了香港或台港關係在兩岸局勢上的槓桿作用。

香港一國兩制是否真正落實港人治港,內地與香港的CEPA是否真帶給普通香港市民福祉,向來牽動兩岸關係的進展。日前香港政改的峰迴路轉,許多政治觀察家就指出,大陸當局願意和香港民主黨對話妥協,多少推進政治改革步伐,其中就有「台灣因素」存在。另一方面,台灣的政治民主歷程,也曾提供香港政治改革許多值得參照的經驗。認識到台港之間的連動關係,即使港府官方在發展台港關係上瞻前顧後,民間也都該大大邁開腳步,增加民間的交流與相互理解。

文章來源: 旺報

推薦網站: 士林當舖, 誠泰融資, 當舖, 土地二胎, 繳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