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社論:博愛座所引發的道德爭論


近來,讓座新聞頻傳。先是兩位學生坐在博愛座上,見到孕婦在前還是一副嬉鬧,毫無讓座之意,而被人拍照上傳網路;之後,又傳出有老人在車上主動要求某清大學生讓座,演為學生毆打老翁憾事。

毫無疑問,讓座給老弱婦孺是文明社會的道德規範。但在這個共識原則之下,卻也有3個值得探討的命題。

首先,博愛座的規劃合適嗎?博愛座是為老弱婦孺搭乘交通工具時,所預留的座位,但這種「博愛座」與「非博愛座」的劃分,不啻說明了我們的社會其實還不夠文明,而必須以座位標誌作為提醒,甚至示警。按理,所有的座位都是博愛座才對,因為它首先服務給真正的需要者,而不是楚河漢界般地指示老弱婦孺對號入座到張貼博愛座標籤的位置上。

如果明瞭這一點,則我們對於打人的清大學生心態或許能多份理解。座位如此二分,坐在不同區位的人們面對的道德壓力極為懸殊。在當前的座位設計下,如果這位學生不是坐在博愛座上,而是一般座位,相信道德壓力將減輕許多;同樣地,這位老翁可能也不會義正辭嚴地要求讓座。博愛座的道德壓力,讓這位學生更容易惱羞成怒。

但請務必記得第二個命題。讓座既然是基於體恤老弱婦孺的文明認知,那麼讓與不讓,就不該因為這個座位是否屬於博愛座而有別。遺憾的是,現今氛圍卻讓人感受到一股莫名的道德壓力或罪愆,故導致了即便沒有老弱婦孺在車上,也有人寧可站在博愛座前不敢就座,只因「那不屬於我的位置」。這無疑又是矯枉過正。

最後一點,讓座作為一種社會規範,但應該如何譴責違反者?學生看到孕婦而不讓座,甚至裝睡,固然與社會規範有違,經由旁人提醒或當事人提出要求讓座,已經夠讓佔座學生覺得尷尬,人們是否應該再進一步對之施加準/強制性壓力,甚至鳴鼓攻之?

坦白講,並不合適,至少以當前呈現的方式而言是如此。旁人透過鏡頭「蒐證」方式,上傳給網民撻伐,形成另一種形式的公審。在全民都有鏡頭的年代,人人幾乎都可以輕易地隨時隨地蒐證,甚至自由心證地邀請全民對某些行為進行裁判。但這難道不也是全民狗仔化的扒糞?這種模式大行其道的惡果是,即便是雞毛蒜皮之事,都可能透過這種模式引來排山倒海、不問細節的道德譴責,形成網路霸凌。然而,譴責者真的比未讓座者擁有更高的道德優越性?為什麼當場不挺身而出?

如果讓座者不是發乎心、止乎禮,而是基於畏懼,那麼這種表面文明的禮儀,只是虛偽的應對罷了。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推薦網站: LV包包, 網頁設計 , 論壇 , 關鍵字行銷, 台灣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