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尋三重埔風華台灣近代史的縮影


記者翁聿煌/專題報導



記憶中的三重市是台北市河對岸的移民城市,有來台北打拚的中南部民眾、有眷村的外省族群所形成的多元族群熔爐,更是整個台灣近代歷史發展的縮影,隨著近年公共與交通建設的大幅更新,走在路上已愈來愈難見到傳統的三重風貌,對藝文界來說,有躍升新北市的期待,也有一些失落感。

現代傳統藝術交會

三重社區大學在7月上旬舉辦「藝文遶境、搖滾文武將」三重藝文祭,就嘗試以文藝復興的方式,用現代與傳統藝術交會的風格,帶著市民找回屬於三重的昔日光榮記憶,重現三重埔的人文風采。

三重社大主任張琦凰說,三重埔這個城市名,在大台北與萬華(艋舺)同樣一直給人負面刻板印象,被外人認為是流氓情色媚俗充斥、文化素質低下的沙漠之地,致使三重民眾長期以來缺乏光榮的歸屬感。

宗教文化多元呈現

三重市公所機要秘書陳清貴說,台北縣是移民城市,住民多來自中南部,三重更以雲林、彰化、嘉義和宜蘭為大宗,早期的外地移民為互助和自保,同鄉會成為重要的支持倚柱,協助移民對外開展關係、對內情感交流,因此強調自己來自何處,比標榜是北縣或三重人更為重要。

事實上,真正的三重埔卻曾是台灣最大的娛樂創意產地,曾經70%的唱片都出自三重埔這個河岸沙洲,有過台灣最密集的電影工業及唱片業,有著熱鬧不下巴西里約嘉年華的宗教文化盛會「四月廿五、三重大拜拜」。

這些移民文化所產生的多元型態,說它是台灣的縮影實不為過,工業時代為台灣創造的經濟成果已逐漸成為歷史,當代的政治意識形態卻漸漸埋葬這個充滿生命力的「三重埔」。

張琦凰說,「藝文遶境、搖滾文武將」僅是一個行動的開始,希望未來能繼續透過市民的集體行動,為三重推動文藝復興,藉由硬體建設的更新和文化氣質的提升,讓外界認識蛻化的三重埔。

文章來源: 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