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中國砍價 重創太陽能廠獲利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為了搶生意,過去兩年大幅調降價格近五成,雖然使得消費者更負擔得起,卻重創太陽能股獲利,導致投資人大舉拋售相關個股。



中國削減價格和支配太陽能產業的方式,很像數十年前日本製造商支配消費電子業,隨著太陽能板價格下跌,使得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傳統發電成本漸趨一致。

賓州創投公司Element Partners分析師麥金帝表示:「中國製造商大規模生產是太陽能板成本降低的最大原因,這也是我們可能開始討論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傳統發電成本漸趨一致的原因。」

歐洲太陽能關墊板協會預估,2010年義大利南部的若干地區、2012年西班牙的幾個地區和2015年的德國,將會達到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傳統發電成本一致。

過去6年中國製造商在全球太陽能光電腦的市佔率增至43%,供貨價格最多較歐洲便宜20%,中國製造商去年出貨發電量330萬個(千瓦)的太陽能板,總值達66億美元(台幣2112億元)。

中國壓低成本大舉出貨,後果就是太陽能板價格下跌,加上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國家調降對太陽能發電的補助,導致投資人拋售太陽能股。

台灣太陽能電池廠益通(3452)上周末公布上半年財報,稅後虧損30.11億元,每股稅後虧損12.65元,虧損情況超乎市場意料,這個數字與全球太陽能板市場現況頗為吻合。

在紐約證交所交易的中國最大太陽能板製造商尚德太陽能、英利新能源、天合光電,今年以來股價紛紛下挫,英利新能源下跌25%,天合光電下跌13%,尚德太陽能下跌37%,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下跌6.9%。

德國的太陽能板製造商Solarworld、Q-Cells,美國的Evergreen Solar股價跌得更慘,Solarworld下跌29%,Q-Cells下跌50%,Evergreen下跌56%。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今年已對英利新能源、天合光電、尚德太陽能、林洋新能源等業者提供240億美元貸款,超越美國政府對新能源補助的182億美元。

勤業眾信駐中國主管德沃斯金表示,很多人質疑,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靠政府補貼而壯大,掩蓋太陽能真正的成本。

文章來源: 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