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印刷-歷史死背無用 台灣史約占22%


〔記者陳怡靜、胡清暉、林秀姿、徐夏蓮、侯承旭/綜合報導〕今年歷史考題強調史料判讀,專家認為很有鑑別度,強弱立判,考生得具有歷史思維能力、用課本觀念解題。補教老師也指出,死背人名、時代都沒有用,得融會貫通課本內容、分析判讀題幹才好作答。
印刷




專家認為 很有鑑別度強弱立判

今年歷史科考題分配平均,台灣史約占二成二、中國史占二成六、世界史占三成六、歷史選修則占一成六。北市補教協會歷史老師高健分析,考題偏重資料判讀與分析,「學生得見招拆招,一眼就可看出答案的秒殺題明顯減少。」

鳳山高中洪姓考生說,兩岸互動頻繁,原以為中國史會增加,沒想到台灣史比重挺多。華盛頓高中高郅翰表示,台灣史感覺較過去多、考得很細。道明中學李姓考生則認為題目靈活,還融入地圖,雖背誦題較少,但比模擬考稍難。

非選擇題很難 考生哀號「好挫折」

不少考題都引用課外資料,死背無用。高健舉例,二十九題要考生推論三國武將需讀哪些書,「考生要會分析判斷,但用課內觀念,就可找出答案」。此外,非選更考倒考生,考生得先判讀資料,再寫答案,其中也包含地圖題,讓考生哀號「好挫折」。辭修高中盧姓考生抱怨,四非選共有十二小題,寫得很吃力。高健分析,非選擇題難度高、鑑別度也高,「很多考生可能在非選受重創」。

高健舉例,非選第二題考北宋變法,問考生改革理由與物價下降的原因?考生都得經過分析研判,才好作答。全國教師會、中正高中歷史老師許孝誠則認為,非選擇題的開放性嘗試值得讚賞,但比重過高。

四年前曾出過的地圖題昨也再入非選題,考題以歐洲地圖考歐洲宗教勢力分布、宗教改革。高雄中學歷史老師戴麗桑說,可引導教學更重視歷史的空間性。高健則表示,圖中的蘇黎世與科隆都以英文呈現,考生得看得懂,「印刷該再清楚些,避免影響作答」。

但考題也出現「偏本」與「題意模糊」問題,高健舉例,第一題未清楚說明「最早」或「最可能」的時間點,考生恐搞不清楚該選C或D。第十四題的敘述甲,也只出現在翰林版課本中,應避免類似狀況。

文章來源: 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