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印刷-馬世芳《昨日書》 回憶交織民歌搖滾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印刷




「有那麼幾首歌,妥妥貼貼藏在心底,卻不大捨得聽,因為它們太完美。每一播放,便不免殘酷地映照出世間的醜陋與無聊……」就是這樣抒情沉靜的文字,讓馬世芳幾乎成了音樂散文的代言人,連同他在廣播主持的音樂節目,一起為開啟聆聽音樂的一扇窗。

馬世芳身兼作家與廣播人,長年引介西方經典搖滾樂並掌握台灣獨立音樂脈絡,參與唱片企畫與發行。他十九歲就在中廣青春網的節目介紹披頭四,大學畢業前與同學合編《1975-1993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退伍便發表音樂文章。但出道甚早的他,卻到二○○六年、卅五歲才出版第一本書《地下鄉愁藍調》,又過了四年,他近日交出散文集《昨日書》。

《昨日書》交織了音樂與童年回憶,他回顧流行音樂先驅如李雙澤、羅大佑、李泰祥等人,還有他鍾愛的「老搖滾」披頭四、迪倫,也談起他如何走上廣播,以及他對印刷與編輯的執迷。

馬世芳的母親是廣播人陶曉清,父親是作家亮軒,童年時家裡充滿書本和音樂。一九七○年代台灣民歌運動風起雲湧時,那些名聲響亮的音樂人穿梭家中,全都是他的叔叔阿姨。中學後,他瘋迷披頭四、聽搖滾,並且「補課」溫習羅大佑、李壽全、紅螞蟻、李宗盛等人揭起的台灣流行音樂狂潮。

如今,馬世芳已活過了當年這些歌手登台狂飆的年紀,也活過了母親初入廣播圈的年紀,甚至,再過一年,就是約翰藍儂遭槍殺身亡的歲數。 「這個體悟對我來說,是重要的轉捩點。」他說,年輕時聽音樂容易「大驚小怪」,傾向浪漫、理想化,現在的心情是「珍惜」。「一段美麗的音樂從一個人腦筋裡出現,到做成唱片、發行、廣為人知,得經過多少複雜的環節。所以聽到令我感動的音樂,我都格外珍惜。」

《昨日書》的筆調有種沉穩溫醇,他表示,第一本書時他想把所有的累積一次迸發,現在感到是超越自我的壓力,「我知道不能只靠原生熱情來做這件事,還得慢慢磨。」

他對寫作緩慢、沉穩、想得多,不急著賦予使命感,也不急作宏遠打算,台大中文系出身的他最景仰的作家是鍾阿城與西西。他說,未來他想磨出屬於自己的語言質地,成為「文體家」。

文章來源: 中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